浙江在线08月21日讯
今年38岁的郑黎明是新昌回山人,年纪不大的他却有一
个“另类”的爱好:收集中医药方。10多年下来,郑黎明收集到了1000多份中
医药方,“我希望将来能将这些药方集结出版。”8月19日,郑黎明表示,这
些药方都是先人留下的宝贵财富,希望可以传承下去,让后人分享。
对照一般医书和一些有关处方的书后,郑黎明发现,在写医书时,很多人
似乎有所保留,他觉得中医真正的功力还是在处方上。
郑黎明还发现,由于受到西医的冲击,一些古老的中医药方其实都散落在
民间,如果不加收集和保护,很可能会失传。1999年参加工作后,郑黎明开始
有意识地收集中医药方。
于是,每到一地旅游,别人忙着玩景点时,郑黎明总是一头扎进古玩市场
或者旧书店,去寻找那些散落在民间的老药方。有一年,郑黎明从杭州的古玩
市场淘到了浙江解放初期中医名家叶熙春的《医案随录》,里面详细记载了这
位老中医1956年的接诊情况,他对这本书爱不释手。
10多年下来,郑黎明已经收集到了1000多份中医药方,这些药方中不少出
自中医名家之手。郑的家人告诉记者:“他可宝贝这些处方了。”
“我发现很多中医名家写得一手好字,药方本身就有收藏价值。”郑黎明
向记者展示一张张有些发黄的中医药方。
在郑黎明的收藏中,有4张药方让他颇为自豪。
原来,浙江中医药大学教授林乾良收集各种药方建了一个“万方楼”,后
来,林老将其中的152个药方集成《中国古今名医处方真迹集诊》出版。在书
中,林老表示,他有个遗憾,民国初期的北平四大名医,他只收集了3位名医
的处方真迹。
“当时北平四大名医包括施金墨、汪逢春、萧龙方、孔伯华,林老唯独没
有收集到孔伯华的处方真迹。”郑黎明觉得自己的运气特别好,有一次他在北
京古玩市场发现了一份孔伯华的处方真迹,这是孔老为“刘少爷”看病留下
的,是一个治疗久咳不愈的方子。
“我研究药方有一个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,有时候我会特别注意同一个病
人的几个药方。”郑黎明说,医生一连给病人看了几次,说明一开始开的药方
有可能有偏差,导致效果不好,他研究透了,以后就能少走弯路。
“我现在正在整理收集到的药方,希望将来能集结出版。”郑黎明说,中
医是中国的国粹,博大精深,以前,中医在传承时祖上一般规定秘方和技艺不
传外人,有的甚至宁可失传也不外露,这其实不利于中医发展。郑黎明希望能
通过出版药方,为传承中医贡献自己的力量。